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是啥意思?什么是吉芬商品?_世界信息
来源:齐俊杰看财经     时间:2023-04-08 10:23:11

两个群分开运营 千万别走错了


(资料图)

本文选自齐俊杰的小白集训营20221212晚课

各位同学大家好,上期经济学小知识,我们介绍了弹性的概念。这期我们再来了解一下,经济学中的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是啥意思?

经济学其实也是一门研究如何选择的学问。在消费者选择理论中,一般来说,商品价格的变化,对于消费者行为的影响,通常可分为两种效应。一种叫做收入效应,另一种叫做替代效应。在经济学课本中,往往会通过什么收入预算线,无差异曲线,进行几何平面图上的分析。不过我们也不是为了去应试或者考研,所以不讲的那么复杂。这两个概念,理解起来其实很简单。

收入效应,简单来说,就是商品价格变化之后,会引起消费者实际收入水平的变动。啥意思?就是说我的名义收入其实没啥变化,但是由于商品价格变动,让我的实际购买力产生了变化。比如我一个月饭费开支是600元,假设只有2个选择:要么吃面条,要么吃盒饭。面条10元一碗,盒饭20元一份。所以我可以用这600元,做不同的组合选择,从而达到我的最大效用。比如一个月吃30顿面条,搭配15次盒饭。也可以做极端选择,600元全拿去吃面或者全吃盒饭。

不过后来,面条涨价了,也是20元一碗了。那么我之前的组合方式,就都不成立了。尽管每月饭费开支没变,但我就是感觉自己更穷了,因为实际购买力下降了。之前600能买60碗面,现在只能买30碗,那我就减少吃面次数吧。这就是由收入效应,引起的消费需求变化。

而替代效应,指的就是商品价格变化之后,相对于其它替代品而言,价格更贵或者更便宜,那么消费者就会基于,两种商品价格的相对变化,产生需求量的变化。比如还是上面的例子,面条涨到20之后,给我的感觉就是,明明面条没啥营养,还跟盒饭卖一样价格,之前吃面就是为了图便宜。那现在索性我就都买盒饭吃了。这就是由替代效应,引起的消费者需求变化。

所以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前者是由于消费者实际收入水平变化,进而带来的,对商品需求量的变化。而后者则不考虑实际收入,单纯的是因为两种可替代的商品之间,价格发生相对变化,让消费者产生了替代选择的想法。一般来说,商品价格变动,引起消费者需求变化的总效应,可以拆解为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也就是说:总效用=收入效应+替代效应。不过实际中,一般很难出现完美的假设条件,所以这两种效应,也不容易区分的特别清晰。

大体的规律就是,如果是替代品很少的商品,那么价格变化,收入效应通常会产生更大的影响。比如就想吃北京烤鸭,那么当烤鸭价格特别贵的时候,索性就忍一忍不吃了。而哪天就想吃口水煮牛肉,结果牛肉价格大涨,那么我吃个水煮肉片,换成猪里脊,其实也能起到差不多的效用。所以替代品较多的商品,通常替代效应会产生更大的影响。消费者可以选择购买相对更实惠的类似产品。

【齐俊杰看财经App上线啦】

替代效应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其实无处不在。商家的竞争,商品的供需都有替代效应的出现。所以学习的目的,也是为了充分认识这种效应,促使我们做出更合理,更理性的选择。同样是运动鞋,3000一双和300一双,其实都能让我达到运动效果,那我就没必要花那冤枉钱。而且越贵的鞋,运动起来,反而还越舍不得穿。

另外,大家可能还听过一个词,叫做:吉芬商品。这也算是经济学中,一个没有解开的迷雾。按理说商品价格下降,需求应该上升。但是1845年,有个英国人,叫做吉芬。他却发现,那年爱尔兰发生了饥荒,土豆价格上升,但土豆的需求量反而增加了。这一现象当时也被称为吉芬难题。所以后来这类需求与价格,同方向变动的特殊商品,也被成为了吉芬商品。

经济学家给出的解释是,吉芬商品要有前提假设,首先他得是低档品,并且收入效应要大于替代效应。比如发生饥荒时,土豆价格上涨,但没有相对更便宜的食物替代。所以收入效应之下,土豆贵了,人们就感觉自己变穷了。于是对未来就更不自信了,但又找不到合适的替代品。那怎么办呢?只能含泪,价格贵点,也要多囤些土豆,万一后面价格又贵了呢。

所以在我理解看来,吉芬商品看似违背了需求定律。但其实产生吉芬现象的原因,主要还是因为,人性的存在。在某些特殊环境下,大家的预期被改变了。而且投资市场上,似乎吉芬现象更加明显。股价越贵,追高抢筹码的人反而越多,股价越跌,越便宜,反而大家都骂骂咧咧不买了。说白了还是人性使然。当一件商品从消费属性,进化成具有投资属性的商品之后,这种吉芬现象似乎也会体现的更加明显。比如茅台和房子何尝不是这样,他们之前只有消费属性的时候,大家都懂的低买高卖。而一旦被炒成了投资品,反而越贵,需求越大了。因为大家都预期,后面还会有更贵的价格出现。但这种现象真的能持久么?这就需要大家多思考思考了。

学习更多知识,请下载知识星球,找齐俊杰。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