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要闻:拯救大量古籍文献迫在眉睫,国图专利脱酸技术为纸张延年益寿
来源:新民晚报     时间:2023-04-28 21:22:40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文献是承载人类文明的重要载体,纸张酸化是影响文献保存寿命的最主要因素,也是国际文保界面临的普遍性难题。国家图书馆在脱酸技术上拥有多项专利发明。如何能让这些技术造福于更多古籍保护,今天,北京国图创新文物保护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开业仪式在国家图书馆举行。

我国现存古籍约4000万册,1850年到2000年之间的文献1亿册以上。以国家图书馆为例,在所藏的67万册民国时期文献中,超过50%的文献pH值在5.0以下,属于严重酸化。如果不对这类酸化严重的文献进行脱酸处理,这些文献在50到100年后也许就会完全丧失机械强度,损毁殆尽。此外,除民国文献外,革命文献及1949年到2000年出版印刷的书刊报、国家重要的纸本档案文献也存在程度不一的酸化问题。

国家图书馆作为国家古籍保护中心,自1981年开始致力于解决纸张酸化问题,先后成立古籍保护科技文化部重点实验室、古籍保护科技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组建专业团队致力于文献保护技术研究,取得了包括三项发明专利在内的一系列重要学术与科研成果。脱酸工艺以工业上常用作阻燃材料的氧化镁为脱酸剂,以消防上常用作灭火剂的全氟烷烃类物质为溶剂,不仅具有绝对的安全性,而且能够整本快速干燥,不引起纸张变形,不引起字迹褪色,适用率高达99%以上。脱酸后文献纸张pH值得到大幅度提高,并保留一定的碱储量,可抵抗未来二、三百年的酸性破坏。

国家图书馆古籍馆文献保护组组长田周玲告诉新民晚报记者:“1850年,我国开始引进机械造纸技术,它不像我们传统的造纸术,纸张都呈碱性寿命很长。机械造纸的纸张酸性强易变质。保存纸质文献的目的是为了长期利用,但纸张酸化使长期保存纸质文献面临挑战。”

为进一步促进专利技术成果市场化转化,国家图书馆通过引入社会化合作,推动成立国有控股企业——北京国图创新文物保护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并打造出集系统集成、智能操控、批量脱酸、远程管理等于一体的文献脱酸保护智慧化实验中心。记者在现场看到,一种纸张脱酸剂及其纸张脱配系统和方法等三项发明已取得发明专利证书,田周玲介绍,目前可实现一次性百公斤级规模化脱酸,这也代表了目前国内的先进水平,让面临酸化消失风险的古籍文献“重获新生”。(新民晚报驻京记者 杜雨敖)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