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双减”与特色融合发展 贵州民族地区基础教育稳步提质
来源:天眼新闻     时间:2023-08-27 16:18:23

“行走在教研路上,我们用实际行动落实‘民族地区基础教育质量提升行动计划’,并收获一次次的自我升华。”今年三月,三都水族自治县多个名师工作室来到三都打鱼民族学校联合开展“手拉手教研同行”交流研讨活动。


(相关资料图)

打鱼民族学校距县城约35公里,建于高山之巅,学校的“跺月亮舞蹈队”曾于2017年受邀参加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活动演出。杨再清老师多年坚守,怀着对苗族文化的崇敬,利用课余时间为学生们编排苗族民间舞蹈《跺月亮》,带领着一群活泼的孩子们,把《跺月亮》从大山“跺”进金荷花奖殿堂。

“在贵州三都水族自治县,孕育着古老而神秘的民族——水族,让我们走近水族多姿多彩的生活……”2022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系列活动之一“知行贵州”丝绸之路青年交流计划带领着来自全球的国际青年学生们,一起欣赏和了解贵州各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2017年,舞蹈团受邀参加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十周年庆典晚会。(打鱼民族学校 供图)

2021年,“贵州民族地区基础教育质量提升行动计划”开始实施,该计划以“探索建设高质量基础教育体系的有效途径、培育创建一批优质特色学校和优秀教学团队、促进学生学业技能综合素质等全面发展”为目标,引领带动民族地区基础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和特色发展。

今年是贵州民族地区基础教育质量提升行动计划实施的第三年,也是该项目五年行动计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之年。通过行动,推动城乡教育教学交流常态化,培养一支支富有教研水平的教师队伍,同时,以非遗文化为载体探索着落实“双减”政策的新路径。

在丹寨县,通过省、州、县、校四级联动,建立了城乡教师双向交流机制和跨学校的德育团队研修、培训指导和师带徒机制。推动建立城区强校结对帮扶项目机制,开展学校帮扶、管理干部帮扶、教师帮扶。一年来,印江实验小学组织3次32人次对新寨小学开展送教帮扶活动,印江一小组织4次28人次对兰克小学开展送教帮扶活动……

贵州各地持续加强城乡间校际合作,通过同课异构、示范课展示、共同议课、名师课堂讲座等活动,构建起了“送教下乡”的城乡教师双向交流机制,发挥了名师工作室引领辐射作用,缩小城乡基础教育差距,推动贵州民族地区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

黔东南“英语学科送教观摩研修”活动现场

凯里学院附属中学作为一所走在黔东南州基础教育教学前沿的学校,多年来,积极组织校内骨干教师,对从江、丹寨、台江、剑河、凯里等县市部分薄弱初中开展教育帮扶,助推薄弱初中步入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

“我和教师团队必须发挥所长,承担社会责任,为黔东南州初中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助力。”凯里学院附属中学党总支书记谢贵华说。

截至2023年1月,黔东南州目前实施“贵州民族地区基础教育质量提升行动计划”项目县16个,项目学校96所,项目课题137个,实现全州16个县(市)全覆盖。

印江自治县自2021年实施基教提质行动以来,落实项目建设要求,开展项目建设工作,全力推动学校质量提升和特色发展。印江充分发挥省市县项目专家和研修团队在决策咨询、示范引领、课堂指导等方面作用,组织专家对项目学校开展送培送教、专题讲座、课例研修、课题研究培训和引领,促进项目学校教研氛围形成和教学质量提升。

近年来,非遗文化传承日益受到重视,苗族刺绣、芦笙、水族马尾绣、竹编技艺等非遗文化进校园成为民族地区中小学探索“双减”与特色学校建设融合发展的新路径。

从江县第一民族中学侗歌教师杨静美,回乡任教十余年间,培养51名侗歌专业学生考入中央民族大学、广西师范大学、贵州大学、贵州民族大学、贵州财经大学等高校。她表示,将持续丰富侗歌课堂教学内容,加强学生乐理知识学习,通过侗歌艺术班继续激发学生对民族文化的兴趣,让学生发自内心地热爱侗歌、热爱民间艺术。

第四届中国-东盟艺术暨教育成果展上学生制作的十二生肖泥哨创意作品

黔西南自治州,册亨县民族中学册亨县民族中学将散落在民间的布依转场舞、竹鼓舞、布依刺绣、剪纸技艺等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搬进校园,编订了《册亨人文与自然》《布依转场舞、竹鼓舞》《剪纸》等11本校本教材,参编教师达100余人。

贵州各地学校始终将本土民族文化、民间文化融入学校特色课程、社团活动中,让民族文化、民间技艺真正进入校园、走进课堂,持续推进民族教育内涵发展。

三都水族自治县鹏城希望学校开展马尾绣社团活动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梁珍情

编辑 张凌

二审 袁航

三审 岳振

标签: